技術交流
相關資訊
庭院景觀
熱島效應是無法回避的現實
現代城市,人口密集,高樓林立,夏季城區高溫,熱島效應嚴重。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,除了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熱量外,主要是夏季城市建筑吸收和蓄積了大量太陽輻射熱。從城市規劃學的角度和我們很多城市的現狀來看,城市平面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房屋建筑。也就是說,在夏季的烈日下,占城區三分之一面積的屋頂和高大挺立的樓房直接暴露在陽光下,接受和蓄積太陽能。我們通過實際測量得知,在北緯38度的河北省保定市,夏季屋頂溫度達到70.5度。再加上城區中沒有樹陰遮蔽的大街和廣場,形成一個巨大的蓄熱源。過去曾經有一首軍旅歌曲,其中有兩句歌詞是“青石板上烙大餅,罐頭盒里煮大米”,這是軍人們在野外夏季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。同在一個天穹下,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只不過有房屋和綠樹的遮蔽條件,有空調和電風扇等降溫手段而已,但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降溫“手段”,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來說,客觀上是加大和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。過去,全國只有南京、武漢、重慶三市有“火爐”城市的說法,近幾年,無可奈何地戴上“火爐城市”帽子的城市是日漸增多了。
屋頂“平改坡”利弊并存
對人類住房的屋頂變化規律作一個歷史的回憶,人們不難發現:屋頂的“平”和“坡”之間的演變軌跡是非常明顯的。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過去,在土木磚混結構的建房時期,建筑材料的梁棟多是采用天然的木材,由于木材的強度限制,在相當長的時期內,是三角結構的屋架,配上坡形的屋頂,即“坡頂房”居于主導地位。而所以采取“坡頂”做屋面,主要是為了屋頂的排水快捷,防止屋頂滲漏。但在鋼鐵水泥大量出現,成為建材主體之后,鋼材的高強度和水泥的利用,使“坡頂”很快讓位于“平頂”,“平頂房”成為了屋頂建筑的主流形式,這是科技進步和建材進步的必然趨勢,是人類房屋建筑歷史的一大進步。
近些年來,我們的經濟發展了,實力增強了,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提高了,而過去的老房子,由于當時在屋頂建筑的設計、材料選擇和施工手段上,對承重、隔熱保溫標準要求較低,冬天的保溫和夏季的隔熱效果不好?,F在搞“平改坡”,是一種修補,一種“補課”,但是,這并不是說房屋必須進行“平改坡”。根據現有的技術進步,新型防水、隔熱、保溫材料層出不窮,只要合理選用,輔之以適當的施工工藝,完全可以解決現有問題,可以達到理想的保溫、隔熱和防滲效果。
從另一方面看,新建樓房采用坡頂,大量的樓房進行“平改坡”,使城市夏季整體的受熱面積增大,增加了城區夏季的熱量蓄積,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,對整個城市的生態改善似乎也是弊大于利的?;ň揞~投資進行的“平改坡”,也許買來的是一個使整個城市生態環境變壞的苦果。我們認為,大力推行“坡頂房”,是一種囿于單一目標追求(保溫、隔熱、防水)而丟失多項利益(綠化、太陽能等綜合開發利用)的非理性的選擇。
從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的角度看,在平頂房的房頂,不管是綠化,還是太陽能的利用,都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,有很大的開發利用空間。但改成坡頂后,基本上只能是作為一個遮風擋雨的頂子了?!捌马敺俊?,是對屋頂這一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綠化資源的極大浪費。
能否做到樓有多高,綠有多高
社會進步到21世紀,生態環境問題尖銳地擺到了人們的面前。建筑和生態的關系已經成了人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問題,而綠化規模大小,綠量的多少又是城市生態好壞的關鍵。
現在的城市綠化,大量的資金和力量在地面進行。近幾年提出了“城區綠化以栽植高大喬木為主”的指導思想,較之以前的砍樹種草,搞大草坪,是很大的進步。但喬木的生長高度一般只能長到15米左右,相當于五層樓房的高度,放眼城市屋頂,五層樓房以上基本上看不到綠色的影子。
能否找到一條城市綠化的新路子,即除地面以外,向高層發展,把城市的綠化整個抬高一個層面,做到樓有多高,綠有多高的模式,還需要研究,需要探討。最近幾年,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提出這個問題,不少地方政府也提出了“屋頂造綠”的口號。
2002年春天,我們開始進行屋頂綠化的研究,實施的是用蔓生藤本植物的爬山虎對屋頂進行覆蓋綠化的綠化方案。根據實際觀測,夏季7月保定在無風的情況下,當氣溫是38度時,直接裸露在陽光下的屋頂溫度達到70.5度,有爬山虎綠化綠蔭遮蔽的屋頂是38度,相差30多度。有爬山虎屋頂綠蔭遮蔽的頂層房間,比沒有屋頂綠化的頂層房間,室內溫度低5~8度。屋頂綠化,不但遮蔽了陽光對屋頂的直接照射,減少了屋頂熱量蓄積,而且,植物蒸騰還帶走了周圍環境中的大量熱量,對降低頂層樓房的室內溫度,效果極為可觀。大面積的屋頂覆蓋綠化,對吸附空氣中的塵埃,增加空氣濕度,改善空氣質量也極為有效。3年的屋頂綠化實驗,使我們看到了其對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巨大作用,而我們實施的綠化方案,等于在高樓屋頂鋪裝了一塊碩大的青枝綠葉的“綠毯”,為高樓的屋頂撐上了一把能遮天蔽日的“綠傘”,其景觀效益也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贊譽。
屋頂是更廣闊的生態建設空間
從城市建筑的現狀和規劃講,房屋、道路、庭院各占城區面積的三分之一,理論推算,如果把屋頂全部綠化起來,城區綠化覆蓋率可增加30多個百分點。如果屋頂綠化能夠得以普及,其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將是極為巨大的。綠化覆蓋率高對城區環境的影響,從天津大學這個典型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一二:天津大學的綠化覆蓋率高,炎炎夏季,天津大學校區內的溫度比天津市區低1.5度,這是天津大學的驕傲,也是給人們的重要啟示。如果我們把屋頂普遍綠化起來,綠化覆蓋率提高了,城區的熱島效應必將得到有效遏止,城區的人居環境必將得到整體改善。
屋頂,是一種極具開發價值的寶貴資源,有待開發,更有待保護。有一句話,叫“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”,從保護土地的角度講,這句話是不錯的。農村到處張貼的標語“但留方寸地,留與子孫耕”,非常震撼人心。但從另一個角度講,這句話并不確切。高層建筑可以使土地平面的利用率十倍百倍地提高??萍嫉倪M步,為土地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。
現在,中國的人均耕地已不足1.5畝,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,在糧食危機的警鐘不時敲響的時候,土地的再生利用,應該是人們抓緊研究的重大課題。而屋頂用于綠化種植的開發利用,更應該是這個研究的重中之重。
從2002年開始,我們循著這個思路,開始進行屋頂的開發利用實驗。我們3年來的實驗體會是:在屋頂進行種植和綠化,只要滿足了植物生長必備的水肥條件,屋頂種植,不但可以產生讓人賞心悅目的景觀效果,產生重大的生態效益,還可產生喜人的經濟效益。我們在屋頂種植的絲瓜,由于光照好,通風好,其成果不亞于地面種植。我們還體會,在平頂房上實施屋頂造綠和屋頂種植,是比較容易進行的,其經濟效益、景觀效益、生態效益都是極為明顯的。對遏止熱島效應,改變城市人居環境,效果顯著。
現在,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它還將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繼續興旺,我們每年的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是400多萬畝。面對這樣一個強勁的發展趨勢,面對這樣一個即將隆起的龐大的建筑群落,我們的意見是:留下一片平頂,給人們留下一個發揮聰明智慧的空間,留下一個施展才智的地盤,向屋頂要土地,向屋頂要綠化,向屋頂要就業,向屋頂要節電,向屋頂要經濟效益,向屋頂要生態文明,把屋頂作為向城市熱島效應宣戰的戰場。這是一個關系人類生態文明進步的大事,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戰場,是一個值得從戰略高度給予考慮和關注的大問題
- 上一條:庭院景觀概念
- 下一條: